經濟與管理系2015年工作總結
2015年,在學院黨委的正确領導下,經濟與管理系按照“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2015年工作要點”布置的任務和要求,根據年初制訂的“經濟與管理系2015年工作計劃”的安排,緊緊圍繞轉型發展大局,加強課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及學生管理隊伍建設,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經過全系教職工的共同努力,在教學、教科研及專業建設、學生管理、黨建等方面均取得了應有的成績,現将主要工作總結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1. 2015年度,我系本專科學生總人數1788名,其中本科生1640人、專科生159人,分41個班級。2015屆本專科畢業生586人。2015年入學新生414人。
2. 截至2015年11月,經管系聘請專業教師總數39人,其中專任教師16人、兼職教師3人、外聘教師20人,内外聘教師約各占50%。專任教師16人中,男性3人,女性13人、占81.3%;研究生以上學曆14人(含博士2人)、占87.5%;副教授4人、占25%,講師7人、占43.8%,助教1人,職稱未評4人;50歲以上2人、占12.5%,40~50歲2人、占12.5%,30~40歲8人、占50%,30歲以下4人(還有一個90後)。兼職教師3人、均為副教授。外聘教師20人中,博士1人、在讀博士2人、碩士12人、本科5人(注:副教授4人、講師1人),碩士以上學位占75%;教授1人、副教授7人、高級職稱占42.1%,講師8人、占42.1%,其餘4人。專任教師中有企業工作經驗超過1年的教師3人,内外聘教師中雙師型教師5人。
本年度我系設專業教研室6個,分别為工商管理教研室、市場營銷教研室、人力資源管理教研室、工程與物流管理教研室、金融學教研室和國際經濟與貿易教研室。本年度全體教師承擔并圓滿完成本、專科及高職三個層次共計41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全年實現零教學責任事故。
3. 2015年全系擔任學生管理任務的輔導員10人,全部為黨員全年沒有發生一起因為管理不到位的責任事故,各項工作井井有條。
二、教學工作總結
(一)主要教學工作完成情況
1.保質保量的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
2015年,圓滿完成1799名學生、41個班教學工作任務,全系内外聘教師完成全年教學工作量約13266學時;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體教師認真備課,自編新的教案,認真組織教學,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計劃執行情況良好,教學秩序穩定,教學效果良好,專任教師全年教學事故率為0%,全年調課率控制在5%以下,專任教師平均完成聽課12次,作業全批全改,在2015年上半年學生教學測評中,優秀率(測評分在90分以上)達到100%。
2.抓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落實“一幫一,以老帶新”的制度,促進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落實彩虹計劃,開展對外交流學習、培訓,加強外聘教師管理,實施“一對多”外聘教師幫聯服務計劃,提高外聘教師的教學質量。2015年新進年輕教師3名,專職教師參加各種校外學術會議15人次,參加學術講座35人次,專業培訓8人次,另有一位專任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
3.抓教研科研,提高教師的教學理論水平和科研能力
教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的一項重要的工作,2015年,盡管教學任務繁重,我系教科研工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各教研室、科研團隊圍繞學院轉型發展、實踐性教學活動、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及校企合作、專業課程的設置、專業的特色建設、理論教學藝術、學科前沿問題及社會服務等開展教科研活動。營銷教研室本年度參與的研究課題共2項。其中省級課題1項,院級課題1項。由營銷教研室主任魯彙老師擔任主編、陳子清老師任副主編的教材《國際市場營銷》,由西南财經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發行。由陳子清老師主持的兩項省級教改項目已上報正在審批中。國貿教研室本年度完成的院級研究課題《獨立學院國經濟與貿易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旨在指導提升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效果。全體教研室老師公開發表論文3篇,參與編寫教材3部。工商管理教研室公開發表論文4篇,目前正在編寫管理學教材和統計學教材,預計2016年4月份完成。金融學教研室全年完成論文3篇,各級教科研項目三項,編寫教材2部,其中孫超博士論文《A parallel grey theoretic model of inland water transport management》,EI和CPCI檢索收錄;主持省糧食局、省财政廳課題《推進湖北糧油工業轉型升級的産學研聯盟模式研究》,獲7萬元經費支持。
4.實踐性教學取得豐碩成果
為貫徹學院“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标,我系高度重視實踐教學體系建設與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注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并取得了豐碩的實踐教學成果。
一是校外競賽活動成績突出。按每專業一項校外競賽活動的要求,已開展九項校外競賽活動,國貿教研室組織2012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同學,參加由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全國外經貿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的第四屆“POCIB全國大學生外貿從業能力大賽”,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隊獲團體三等獎,段大斌同學獲個人單項二等獎,多位同學獲個人單項三等獎,張娥和馬歡歡老師獲教師指導三等獎,成績優異。營銷教研室組織學生參加了2015年“周黑鴨杯”湖北省大學生營銷策劃挑戰賽。湖北省大學生營銷策劃挑戰賽由湖北省市場營銷協會主辦,為省内市場營銷(工商管理)類級别最高、認可度和參與度最強的學科競賽,已連續舉辦6年。本次大賽,以“制定周黑鴨公司的O2O商務模式方案”為主題,曆時近3個月,分預賽、複賽、決賽三個階段,吸引了全省48所高校672支代表隊報名參與角逐。市場營銷教研室積極組織準備,組建了18支學生團隊參與比賽。教研室指定專業教師,開展“一對一”的參賽隊指導培訓,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準備,小組成員在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學習讨論、調查探索和營銷創意實踐,評選出了校區預賽的一二三等獎。所有參賽作品再由企業和高校專家評委組成的評審團經過三輪評審,我系龔峰老師指導的醜小鴨團隊和青鴻團隊、魯彙老師指導的日月盈缺團隊入圍複賽,“醜小鴨”團隊一路過關斬将,以複賽答辯第四名的好成績進入決賽。在進入本次大賽決賽的20支隊伍中,我院和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作為僅有的兩所獨立學院在與其它一本、二本院校同台競技中,展現了良好的專業素質和臨場表現,并于決賽演講答辯中獲得大賽三等獎,同時經濟與管理系龔峰老師獲大賽優秀指導老師獎,我院獲得大賽組織獎。至2015年我院的參賽小組和人數突破了曆屆,成績也逐年提升,并且在全省高校中屢次以執行迅速、組織得力、成績斐然而獲得大賽舉辦方和企業方的稱譽。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教研室組織學生參加首屆湖北省大學生人力資源沙盤模拟大賽,并獲三等獎的好成績,并首次搭建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學科競賽平台。工程與物流管理教研室組織工程管理專業參加全國BIM比賽,已進行比賽前期交流、比賽啟動、團隊組隊報名、BIM培訓及指導,并獲得全國決賽全能組三等獎的成績;
二是各專業實習實訓計劃完善,執行有力。目前主要校内實訓活動有:工管教研室組織開展大學生校園生存體驗競賽活動;營銷教研室組織“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校園集市”活動;國貿教研室組織了國貿手工實訓和上機實訓。工管、營銷和物流專業開展ERP沙盤實訓。
校外實訓有突破:工管專業組織已有兩批學生到永旺公司實習,今年5月份由鐘院長帶領相關教師和學生到永旺公司聽取學生實習情況彙報。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已選派有多名學生參加百勝餐飲企業武漢公司實訓,打破經濟管理類專業不能組織企業實習的魔咒,實現了校外實訓的突破,10月已簽訂實習基地協議,工程管理與市場營銷深入漢口北各專業市場,積極謀劃校企合作,初見成效。
三是抓大學生創新計劃。本年度完成2015年度立項的三項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項目的結題工作,新增申報七項2014年度大學生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經評審批準立項兩項。
四是完成2015屆428位畢業生的論文指導答辯及評優工作,完成2016屆408位同學的論文選題、開題工作,論文工作進展順利。
5.抓對外交流,拓展學術視野
2015年經管系聘請校外專家、學者、企業高管舉辦講座8次。參加各種學會(協會)學術年會、行業峰會、學術報告會、沙龍論壇10場次,參加校外教研交流活動、博覽會3批次,12人次參加了各種進修班、培訓班的學習。
(二)2016年教學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
1.工作思路
緊緊圍繞學院轉型發展大局,以培養适應産業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管理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标,以推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路徑,笃行 “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調整培養模式,通過加強制度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專業集群建設、課程及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環節及體系建設、實驗室及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大力推進全系教師實踐教學水平能力的提高,着力培養學生應用技能、專業性格、職業素質,努力建成管理、經濟學科特色鮮明,辦學成果突出,總體教科研水平社會認可,服務地方建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經濟管理專業基地。
2.工作目标
(1)專業布局及發展方向緊密結合國家經濟轉型升級、地方經濟及區域經濟的發展需要,專業定位精準。
(2)以教學内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為中心,形成經濟管理應用技術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計劃、課程體系與教學内容。
(3)超過50%教師達到雙師型标準。
(4)建設面積近1000平米的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中心,完成中心網站建設。
(5)按照每個專業至少5家有實力的企業标準,建設校外實習基地,開展有效的校企合作,現期與阿裡集團、慧衆聚成、卓爾集團合作作為突破口。
(6)專業(集群)網站建設内容充實,主要專業基礎、專業主幹課程上校園網。
(7)每位教師至少一次參加對外學術交流,必須提交專業學術論文。
(8)達到約500人/年招生人數、2000人左右在校生規模,就業率、考研率等顯性指标有明顯上升,教科研成果數量及質量有提升。
(9)完成一套符合轉型發展需要的管理制度體系。
3.主要措施
(1)優化專業布局及專業發展方向
工商管理向連鎖企業經營管理方向發展;市場營銷專業向互聯網營銷方向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向跨境電商方向發展;金融學專業向互聯網金融方向發展。人力資源、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初辦專業暫時穩定。拟2016年開辦工程造價專業,并申報開辦電子商務本科專業,為此建議電子商務專科回歸本系。
加強專業集群建設,針對現有專業布局,建設工商管理類專業集群(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經濟類專業集群(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電子商務本)、物流管理與工程專業集群(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工程造價)三大專業集群,每個專業集群要有一名擔綱教授。
(2)建立“2+1+1”人才培養模式
貫徹“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本科應用技術轉型的發展方向,建立“2+1+1”人才培養模式。
“2+1+1”指的是本科四年的“三段式”時間安排:2年的公共和學科基礎教育+1年專業(集群)及應用技能教育+1年校企合作職業教育;
“模塊化”是指專業教學計劃中,按照因材施教的要求設置課程,并将課程模塊化;
“開放式”是指為适應經濟管理類就業市場需要及其變化,既要保持人才培養計劃的穩定性,也注重其靈活性,增強就業适應能力,開展多方向校企合作、訂單培養、聯合培養、跨專業培養等。
(3)課程及課程體系建設
①課程設置及課程模塊
一是優化課程設置。按照應用轉型要求,進行各專業課程設置的大梳理,減少純理論或偏理論課程,增加應用實踐、技術技能、案例課程及校企合作課程,杜絕課程重複設置。
二是理順課程邏輯。改進和完善課程之間的邏輯結構,優化課程時序銜接的,形成最佳時序銜接。
三是調整課時安排,調整各類課程之間的學時比例關系, “三增三減 ”——即增加課外學時,減少課内學時,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空間;增加選修課學時,減少必修課學時,現行的教學計劃中,必修課占70%,選修課占30%,但絕大多數選修課實際上當必修課在上,真正意義上的選修課很少,難以做到因材施教;增加實踐課學時,減少理論課學時,專業實踐課占總學時的比例不得低于 40%。
四是将課程模塊化。根據學生不同的學習目标,設置針對性的課程模塊,分必修課程模塊和選修課程模塊。必修課程模塊包括公共課程模塊、學科基礎及專業集群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選修課程模塊包括專業方向課程模塊、職業資格課程模塊、考研課程模塊、跨專業及創業創新課程模塊、校企合作課程模塊、其他課程模塊等。
②課程及教材建設
一是實行課程負責人制度。以5年為期,先易後難,以專任教師為主、外聘教師為輔,各專業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幹課均組成課程小組(可相互參與)和課程負責人制,統一教學大綱,重點編制落實實踐教學大綱。
二是優化課程教學内容。每專業選定不超過5門專業核心課程,制定計劃,對課程的教學内容進行調整和優化。突出課程内實踐、技術技能教學。
三是課程建設分級管理。課程建設是專業建設的基礎和核心,建立課程建設分級管理制度,通過考評,将專業課程分為合格課程、優質課程和精品課程分别進行建設,精品課程全程視頻上校園網,優課優酬。
四是教材建設與教材選用。按照一人至少一本教材的目标,鼓勵專任教師編寫教材,重點編寫專業實訓教材和案例教材。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方向課程在教材選擇上依據教學大綱要求,盡量選擇優秀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應用轉型要求時,課程負責人應組織編寫補充講義充實到教案和課件之中。
(4)加強“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
專業建設的基本組織是教研室,核心力量是教師,但的教師不能隻是傳統意義的學曆型、傳道型教師,還應是能适應應用型轉型發展需要的技能型、授業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團隊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措施。
①建立專業“雙帶頭人”制
一是專業的學術帶頭人,從專業協會或高校聘請有影響的教授作為學術導師,以利于站得高,開闊眼界與胸懷;二是職業導師,從行業協會或企業聘請中高級管理人員,作為職業導師,以利于站得實,立足技能與就業。每專業每學年組織2~5場專業“雙帶頭人”講座或研讨會。
②建立教師“雙師型”培訓制度
認真貫徹落實學院“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管理規定,鼓勵中青年教師進行在職進修、培訓和深造,通過國家組織的中級以上專業技能培訓考試,取得國家承認的專業技能資格,通過國家組織的各類執業資格考試,取得中級以上執業資格證書。鼓勵和支持教師進駐企業實踐、調研和進行項目咨詢,以提升教師整體的實踐教學能力。
③外聘教師“雙百計劃”
一是百名雙高(高學曆、高職稱)外聘教師隊伍。通過加強與湖北大學商學院、省内其它高校相關專業、各專業協會聯系與合作,建立 “雙高”外聘教師信息庫;二是百名雙馨(德藝)企業講師隊伍。通過加強與實習實訓基地、畢業生就業單位、各行業協會聯系與合作,建立 “雙馨”企業講師信息庫。力争3~5年内,外聘教師信息庫中,總人數達到200人以上。
(5)加強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經管系實踐教學體系包括基本素質訓練、業務技能訓練和綜合能力培養三個部分。按照“有利于提高學生基本素質,有利于培養學生專業和職業技能,有利于增強學生就業創業創新能力”的要求,體現與理論教學體系平行、滲透與互補的特點,構建基于“三大平台”的實踐教學體系。“三大平台”即:基礎平台、業務平台和綜合平台;包含聽說讀寫訓練、課内驗證試驗、認知實訓(3D仿真)、課内單元實訓、課程綜合實訓、實訓課程、專業綜合實訓、職業資格培訓、跨專業綜合實訓、社會調查與實踐、校企合作實習、課賽結合綜合訓練、創業創新實訓“十三類實訓”基于三平台實踐教學體系如圖5所示
圖5 “三大平台、十三類實訓”實踐教學體系結構圖
基礎平台:包括到聽說讀寫等基本素質和能力訓練、專業基本理論的驗證性實驗、企業參觀調研和通過計算機3D仿真實訓學習。
業務平台:包括課内實訓、課程綜合實訓、實訓課程、專業綜合實訓和職業資格培訓等。單元類訓練課程,主要是針對專業課程中的某一單元或章節的内容的訓練;課程綜合實訓主要是針對某一門課程的全部或主要内容而設計的,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訓課程指專設的專業實訓操作類課程;專業綜合實訓課程主要是針對多門甚至是全部專業課程内容組合在一起進行的訓練,要求學生全面掌握運用相關專業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綜合性最強的一種訓練形式,對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職業資格培訓指按照不同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要求組織的針對性培訓。
綜合平台:包括跨專業綜合實訓、社會調查與實踐、企業實習、課賽結合綜合訓練、創新創業訓練等。跨專業綜合實訓是指經濟管理類多專業的綜合實訓;社會調查與實踐是指利用寒暑假期,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和社會調查;企業實習指開展校企合作,按每個專業不少于5個企業的标準,建設校外實習基地,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課賽結合綜合訓練指積極組織參加校内外課程、專業競賽活動,以賽促學,提高師生專業技能;創新創業訓練平台是指拓展提高綜合實訓,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業意識、創業能力,一般具有研究、開發和創新性的特點。
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中心的建設為經管系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帶來前所未有的契機,經過近兩年時間醞釀籌劃,按照“多專業統籌規劃,應用技能導向,軟硬件資源開放共享,提升實驗室使用效益”的基本原則,将建成10間、面積近1000平米的高質量高水平的軟件模拟及沙盤仿真的專業實訓實驗室和跨專業綜合實驗室,建成後,能較好滿足經管類各專業實踐教學的需要,再經過3~5年的建設完善,在條件成熟時,力争申報建設省級重點經濟管理實踐教學中心。中心建成後希望既滿足實驗實訓教學需要,又能服務于武漢市漢口北“武漢盤龍城經濟開發區”及“武漢陽邏經濟開發區”大中型企業培訓以及橫向課題取得與研究。
(6)全方位多模式開展校企合作
從以下八個方面全方位多模式開展校企合作:
①教學見習模式。學生通過一定的在校專業理論學習後,到合作企業進行現場觀摩與學習。
②教學實習模式。學院與合作企業簽訂實習基地協議,學生通過一定的在校專業技術學習後,到實習基地參加短期教學實習(1月以内)。
③工學交替模式:校企合作制定教學計劃,合作方式為學生在學校上理論課、企業文化教育課,在合作企業接受工作技能訓練。
④頂崗實踐模式:頂崗實踐也稱“3+1”教學模式,即學生前三年在校内完成教學計劃規定的全部教學環節後,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一年的頂崗實習。
⑤“訂單”合作模式:按照“2+1+1”教學模式,學生在完成基礎課程和專業核心課程學習後,從第六學期開始,按照自願原則,選擇參加企業訂單班課程培訓學習,培訓學習結束後,經過雙向選擇,進入企業頂崗實習,學院派人參與管理。畢業後即參加工作實現就業,達到企業人才需求目标。
⑥産學研合作模式:合作科研開發,利用專業優勢辦産業,辦好産業促進專業發展,使專業建設與産業發展緊密結合。
⑦聯合辦學模式:通過與企業、教育集團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實現招生、實習、就業聯體同步。校企雙方共同制訂教學計劃、課程設置、實訓标準,共建實驗室和實習基地,共同培養學生職業素質、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增加專業教師接觸專業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教師技能提高;企業也可以從實訓學生中優先選拔人才,滿足企業日益增長的用工需求,達到“雙赢”的效果。實現聯合辦學目标。
⑧政企校合作模式:以“江北經濟論壇”為合作平台,不斷夯實的合作基礎,完善合作機制,發掘政企資源,強化專業建設。
此外,還應加強招生與就業工作、加強宣傳工作及經管系網站建設、加強系管理制度建設。
三、學生工作總結
2015經管系在冊學生1799人,編41個班級,其中12級12個畢業班,學生469人,13級9個班,學生436人,14級10個班,學生444人,15級新生班10個班,學生414人,學生工作隊伍共有10人。在學院黨委的正确領導下,在系部領導班子的團結努力下,經管系學生工作隊伍進一步轉變觀念,銳意進取,各項工作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一)具體工作情況
1.繼續完善學生日常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規範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2.落實了輔導員日常工作考核制度,做到有計劃工作,有工作總結,每周有例會,每月有評比,及時解決問題,防範,杜絕管理上的盲點疏點。
3.堅持不懈抓好對學生的校紀校規教育,安全教育以及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建立突發應急事件的處理機制,杜絕發生學生惡性違紀事件和安全責任事故。
4.進一步規範并抓好學生日常事務的管理工作,認真做好了報道注冊,畢業班實習,畢業生離校,迎接新生,評優評先,獎助學貸等重要工作環節,注重工作的系統性,規範性和教育性。
5.嚴格落實課堂的監控和管理。推行輔導員和教師聯系制度,認真落實輔導員老師下課堂的管理制度,形成任課老師,輔導員老師,學生幹部齊抓共管促學風的局面。經管系全年整體到課率均在學院整體水平。下半學期無一起學生晚歸情況。
6.抓好公寓文化建設,發揮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在宿舍文明建設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整合宿舍管理力量,明确工作職責,我系學生黨支部的‘“ 一帶一寝"品牌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
(二)學生工作成績
1.全年學生工作穩定有序,無學生安全情況發生,系部落實了心理健康,獎助學貸,畢業生工作,創業孵化,學生黨建工作,公寓建設,學生活動等各項工作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2.學生會活動:2015秋季運動會我系取得團體第一名的好成績,同時獲得精神文明獎的稱号,11月迎新杯籃球賽我系取得了男子第一名和女子第二名,11月的體育文化節廣播操比賽中,我系獲得第二名。12月的五球聯賽的優秀寝室評比中我系内八 310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獲得優秀寝室的稱号,12月16日學院體育文化節我系承辦跳繩比賽并獲得團體賽第一名。
3.學生創新創業:2015湖北省精創教育人力資源沙盤比賽我系學生田紫薇獲得三等獎。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移動互聯網專項比賽我系12級學生吳越峰獲得三等獎.他所帶領的團隊開創的“老鄉好”APP獲得湖北省創業扶持資金五萬元。該生也先後獲得湖北省創業類比賽獎項3項,武漢市創業類獎項一項。 在2015“周黑鴨杯”湖北省大學生營銷策劃挑戰賽總決賽我系學生獲得二等獎和優秀組織獎。11月我系大二學生團隊“悠然特工隊”和大一新生團隊“長江小六'隊獲得湖北省長江商報第七屆大學生校園營銷大賽最佳人氣獎。12月在學院組織的知行學院創新創業孵化大賽中,我系學生的“果真好”項目獲得最具萌芽獎。
4.學生黨員進公寓暨公寓建設:2015下半年學院啟動的基礎文明行活動中,我系積極響應,并首創在全系193間宿舍内推行了經管系學生黨支部宿舍責任區暨“一帶一寝”品牌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系的樓道垃圾,衛生情況都比以前有顯著提高,在全院的學生黨員學生幹部寝室衛生檢查情況公布優秀寝室中 ,全院前五名均由我系寝室占據,12月在學院組織的千百十寝室文化節比賽評比中,我系有四間寝室進入前十名,其中甘露老師的内六210寝室位居全院第一名。
5.其他獲獎情況:2015知行學院“青春作伴好讀書'的讀書節活動中 我系獲得優秀組織獎。12級盧敏同學獲得2015“國家獎學金”。金靈同學獲得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毛鑫同學獲得全國“外研杯”英語閱讀大賽二等獎。
(三)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及努力方向
1.加強工作主動性、前瞻性
學生工作千頭萬緒,繁雜的事務性工作較多,學生工作的效果有待改善。輔導員的工作一定程度上還處于簡單聽安排,按要求辦事的低層次,使得我們的工作存在被動狀況。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在管理工作和服務工作中找到最佳的結合點,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我們的人才培訓目标更好地結合起來,增強工作的前瞻性。
2.改進工作方式方法
面對自主性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弱等90後學生的提點,如何在繼承原有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改進工作,雖然在2015年我們已有一些嘗試,但仍顯不夠,這将是我們之後努力的重點。
經濟與管理系
2015年12月2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