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創業明星”王意為經管系學生做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講座
2017年6月12晚7點,在知遠樓106報告廳,“自主創業明星”王意為經管系學生做創新創業意識培養的講座。
架着一副黑框眼鏡的王意看上去比同齡人穩重許多。自大學時期開始創業,這個27歲的黃陂小夥旗下有兩家公司,去年一共賺了百萬元,還被評為了武漢市“自主創業明星”。可是他卻顯得不知足,說:“我就是太花心了,和我一起創業的同學專注于一個項目,早就有千萬元身家了。”
從人力資源培訓、幼兒英語教育到如今的企業孵化,他的不尋常創業之路,确實很“花心”。
2011年,他與同學借了一筆錢注冊了一家教育科技咨詢公司,打算繼續做勞務派遣的業務。同年,東海艦隊來學校招兵,他相繼通過了體檢和政審,而一家事業單位也向他抛來了橄榄枝。在衆多選擇之前,他猶豫了,最終選擇好好把新公司經營下去。
可是他的新公司運營得并不好,幾個合夥人都是在校大學生,沒有經驗也沒有資金,憑借着一腔熱血在學校展開宣傳,卻在幾個月後僅找到幾名客戶,結果印好的一摞摞宣傳單一直被擱在角落。畢業時,幾名合夥人相繼退出,僅剩他一人苦苦維系,公司發展陷入停滞階段
最慘的一段時間,他不得不去一家勞務公司工作,在學習經驗的同時,用薪水支持着公司的運營。直到2012年7月的一天,公司突然通知他作為人力資源講師給七十多位HR授課。
兩個小時的課程,他認真準備了一個星期,光是PPT就做了40多頁。第一次站在講台的他忍不住冒汗,膽戰心驚地回答問題,不過效果卻出乎意料地好。當場就有一位老總就表示要高薪聘用他做公司的人事經理,而這場課對他的影響卻比他想象得還要大得多。
原來那段時間,他正在四處尋找投資人,打電話給朋友表示想重操舊業。沒想到被一位HR注意到了,她走到王意面前:“你想創業是嗎?我介紹一個投資人給你吧!”
後來,他與那位投資人見面,很快達成合作。對方投資的50萬資金給原本死氣沉沉的公司注入了強心針,經過半年發展,公司業務漸漸走上正軌,扭虧為盈。
直到半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才知道,那位HR就是投資人的妻子,她聽過那場講座之後對他印象非常好。他說:“那場講座,改變了我的一生。”後來,他将公司業務擴展到人力資源培訓上,截止至2014年共舉辦百場講座,培訓了數千人。
随着原有的公司漸上正軌,公司交給了合夥人打理,“花心”的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幼兒英語教育市場。
2013年年初,王意加入了武漢市民辦教育協會,他在交流中發現武漢衆多民辦幼兒園開設了英語課,卻不好找英語老師,這成了他創業的機會。他找到了兩位合作人,一人擁有不錯的幼兒園資源,一人财力雄厚,三人共同出資50萬元收購了一家公司,由他負責運營。
通過一年時間,他與23家幼兒園簽訂了英語教學的外包服務協議,并且從台灣引進英文教材。不過,由于後期股權分配問題,他與合夥人不歡而散,不僅白白付出了一年的時間精力,還虧損了15萬元。
幾經起伏的王意并沒有氣餒,他将那家公司資源整合,接着又在2014年6月成立了武漢市青年創新科技服務中心,轉型為一個以創業培訓為主的機構,多次舉辦青年創新創業訓練營。
同時,王意的團隊從去年開始服務小微創業園服務業務,去年在那裡孵化的一個無人機項目獲得了1200萬的投資,發展潛力巨大。
在武漢創業圈打拼幾年的王意發現這一商機,現在将目标瞄準了大學生創業企業孵化器。原來,自2013年開始,王意就受邀在多所學校裡執教,指導大學生創業。在與大學生交流過程中,他發現大學生就業很困難,不少大學生都打算創業,然而卻苦于沒有資金、人脈和經驗。與衆多以投資為主的企業孵化器不同的是,他将以創業培訓為主,幫助更多有好的項目的年輕大學生創業。
王意說:“我自己就是從大學時期開始創業的,我懂得大學生創業的辛苦,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年輕創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