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家講壇】楊曉鋒:如何赢在大學
講座主題:如何赢在大學
主講嘉賓:楊曉鋒
主辦單位:經管系
講座時間:本周三(2017年11月1日)下午14:30
講座地點:201學術報告廳
嘉賓簡介:
楊曉鋒,校導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首都青年創客聯盟聯合發起人兼副理事長,湖北省青年企業家協會副秘書長,湖北省甘肅商會常務副會長,武漢市洪山區工商聯執委,青羚學院聯合發起人兼校董,武漢市“城市合夥人”,武漢市洪山區“城市合夥人”,武漢市洪山區第九屆政協常委。
先後榮獲武漢理工大學“理工青年十大風雲學子”,武漢市洪山區“青年創業之星”、”洪山十大傑出青年”、“洪山優秀勞動者”、“武漢市十佳先進創業人物、武漢大學生“創業先鋒”人物、洪山好人、感動洪山十大人物、洪山區優秀青年民營企業家、時代楷模武漢精神踐行者、荊楚楷模、“影響華人青年領袖的100位成長導師”等榮譽。
楊曉鋒在大學生創業和成長方面頗有建樹,經常受邀赴北大、北郵、農大、武大、華科、南大、中科大、武漢理工等高校進行大學生創業和成長的演講。他在微信公衆平台、今日頭條、搜狐自媒體、一點資訊、UC頭條等平台開通了《聞鋒而起》專欄,著有《怎麼建立創始人與合夥人之間的信任關系》、《除了合夥人,創業公司還需要這種人》、《有些人太過聰明,以至于一事無成》、《我原以為大家都懂得請示彙報》、《成大事者,要有一種自命不凡的精神》、《解決好這三個問題,就掌握了社群運營的根和魂》、《缺乏這種能力,很難有卓越的職場表現》、《這件事,我琢磨了兩年,現在該幹了|與每個老闆有關》等。
其創業事迹被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長江日報、湖北日報、楚天金報、新華網、人民網、鳳凰網、搜狐、網易、大楚網及湖北衛視、東方衛視、武漢電視台等紙媒、網絡媒體、電視媒體的全方位報道。他堅信人之所以能,是因為相信能,是當代大學生的創業典範。
其創辦的武漢校導網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校導)是一家專注于服務大學生的高新技術企業,以幫助大學生成才為使命,以職前培訓和人才輸送為核心業務,整合企業實戰講師,開發了一系列大學生職業培訓課程,同時開發了校導APP,為大學生提供習慣培養、活動管理、社團運營等功能,幫助大學生提升職業能力,成功就業創業。
公司已經服務了超過1萬大學生組織和110萬大學生,覆蓋1800所大學,同時與騰訊、加多寶、百度、平安銀行、微衆銀行、網易、中國扶貧基金會、歐美同學會企業家聯誼會等公司和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開展了一系列品牌活動,如“全國大學生創業實戰大賽”、“樂享青春尋訪名企”、“網聚愛心義賣助學”、“全國大學生社團會長論壇”、“全國大學生互聯網集訓營”、“企業家進校園”等,深受大學生和合作企業的好評。
公司先後獲得深圳恒能達、紅石誠金、武漢科創、創客總部、東科創星、西科天使等多家投資基金和達晨董事總經理廖敏個人投資。
個人經曆
2007年高考後,楊曉鋒發現縣城裡教育資源有限。于是,花了一個暑假的時間東奔西走,拉贊助找場地,聯系同學找老師,盡管衆人不理解,但他最終在縣裡成功舉辦了一次大型支教活動,成了縣裡的名人。
2008年汶川地震,楊曉鋒的家鄉受到影響,他想回家救災,但受各種條件限制,最後隻能組織同學義賣報紙籌集善款,第一次深刻地意識到“愛,是需要能力的,隻有讓自己變得更強,才能更好地幫助别人”。
他便帶領團隊兼職創業,幹得風生水起,小有名氣。後來一發不可收拾,決定休學創業,一連三篇慷慨激昂的文章(《小談創業》、《我為什麼執意要休學》、《重申休學理由》)表達了他創業的決心與魄力,最終打動了家人和老師。
2009-2010年,由于缺乏足夠的經驗和資本,第一次創業受阻,楊曉鋒發現做校園電子商務太燒錢,超出了他的能力範圍。經過反複思考,他決定做一些更接地氣的業務來解決生存問題,于是擺地攤做代理,經過一年的努力終于轉虧為盈。
2011-2012年,楊曉鋒重回互聯網行業,将校導定位為大學生綜合服務平台,提供校園資訊、兼職實習、教育培訓、出國留學、二手交易、團購等服務。
2013-2014年,楊曉鋒覺得校導業務種類繁雜,不聚焦,團隊運營能力有限等原因,排除各種阻力做了減法,将校導打造成全國第一家為大學生社團服務的網站,一方面為社團提供宣傳展示、活動管理、企業贊助、新聞報道、資料共享等服務,另一方面幫助企業進校園做推廣。
2015年,楊曉鋒強烈地意識到就業問題才是大學生面臨的最主要問題,也是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他發現大學生越來越迷茫,尤其大一大二的時候,嚴重缺乏職業規劃;大三大四的時候非常焦慮,充滿危機感。
随後,楊曉鋒與一些企業高管、HR溝通,大家反饋學生專業知識與企業的需求嚴重脫軌,實踐能力非常欠缺,再加上基本的職業素養不夠,很難招到合适的人,于是就出現了企業招人難的問題。
那麼,如果大學生從進校園就了解和學習職業規劃,在校期間多參與一些實習實踐活動,甚至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順利就業呢?
于是,楊曉鋒将校導的定位調整得更清晰了,打造一個大學生成長社區,通過習慣培養、活動鍛煉和輕社團聚合大學生,整合各種有利于大學生成長的服務,既幫助大學生實踐鍛煉、學習培訓、提升能力,又幫助企業做好人才招聘。
為此,校導推出了職通車項目,該項目是面向大學生的人才發展項目,幫助大學生在校期間做好職業規劃,掌握基本職業技能,參與實習實踐項目,并進行嚴格考核,考核合格的學員提供實習鍛煉的機會,畢業後推薦給合作企業,将被重點培養并獲得更多晉升機會,最終發展成企業的核心骨幹人才。
校導在大學生剛入校時就給大學生進行職前培訓,做好職業規劃和技能培訓,同時開發了校導APP,定位于大學生成長社區,幫助大學生培養習慣、活動鍛煉,加入優質社群,提供兼職實習機會,記錄成長軌迹,最後指導并推薦就業。
楊曉鋒說,校導既要營造氛圍,創造機會,對接資源,引導大學生成長,又要真槍實彈地參與培訓和輔導,這樣才能做成名副其實的大學生成長社區。
嘉賓資料來源:校導黑闆報微信公衆号

